在生物樣本儲存、醫療科研等對潔凈度要求嚴苛的場景中,新買液氮罐的清洗是確保樣本安全的關鍵前置步驟。即使廠家已進行初步清潔,仍需根據使用場景決定是否深度清洗,具體操作規范如下:
- 生物樣本儲存(胚胎
/ 細胞):生產過程中可能殘留油漬、金屬碎屑,污染物可能引發樣本細胞膜損傷。
- 醫療臨床用途(干細胞移植):運輸過程中易附著灰塵顆粒,微生物污染會導致樣本活性下降。
- 高純液氮儲存(半導體行業):加工時可能殘留潤滑劑,雜質會影響液氮純度(達
ppm 級要求)。
- 普通工業用途(如金屬冷處理):目視檢查無明顯污漬后,用干燥氮氣吹掃內壁去除浮塵即可。
- 短期臨時存儲(<72
小時):重點用 75% 酒精擦拭頸管內壁等接觸樣本區域。
- 檢查罐體編號與合格證是否一致,確認真空度檢測報告(合格真空度應≤10^-3Pa),目視內壁是否有明顯油污、焊渣等雜質(直徑>0.5mm
的顆粒需清除)。
- 準備工具:注射用水(WFI
級)或 0.1% 氫氧化鈉溶液(去油脂)、軟毛尼龍刷(避免劃傷內膽)、蠕動泵(控制流量 50-100mL/min),以及塵埃粒子計數器、ATP
熒光檢測儀等檢測設備。
注入
37℃溫注射用水(液面達罐體 1/3),用蠕動泵循環沖洗內壁,重點沖刷頸管螺紋處(易殘留加工潤滑劑),排水后用白色綢布擦拭,直至無可見污染物。
- 生物樣本罐:配置
0.1% 磷酸緩沖鹽溶液(PBS),循環泵打循環 30 分鐘,中和殘留堿性物質。
- 工業罐:用
5% 碳酸氫鈉溶液浸泡 2 小時,去除焊接殘留的助焊劑(溫度控制 25±2℃)。
用三級過濾純化水(電導率≤1.3μS/cm)進行
3 次脈沖式沖洗(每次注水 - 排空間隔 10 分鐘),最后用無菌氮氣(露點≤-40℃)吹掃內壁,直至濕度<5% RH。
- 滅菌處理
- 可拆卸部件(如樣本架、頸塞)用
121℃高壓滅菌 15 分鐘;整罐用過氧化氫氣體滅菌(濃度 600ppm,作用 2 小時),避免甲醛熏蒸殘留風險。
- 潔凈度檢測
- 塵埃粒子:每立方米≥0.5μm
的粒子數≤10000 個(ISO 8 級潔凈度)。
- 微生物殘留:ATP
熒光值<100RLU,相當于每平方厘米菌落數<5CFU。
- 不可使用鋼絲球
/ 金屬刷,以免劃傷內壁(深度>50μm 的劃痕易滋生微生物)。
- 嚴禁高溫烘干(超過
50℃會破壞真空層吸附劑,影響絕熱性能)。
- 75%
酒精僅可用于頸管外壁消毒,不可直接沖洗內壁(避免殘留醇類物質影響樣本)。
- 內壁未干燥時不可注液氮,殘留水分結冰會損傷凍存管。
- 不可省略塵埃粒子檢測,肉眼不可見的
0.3μm 顆粒可能堵塞凍存管透氣孔。
- 鋁合金內膽罐:禁用含氯離子清潔劑(如氯化鈉溶液),防止點蝕(腐蝕速率>0.1mm
/ 年)。
- 不銹鋼
316L 內膽罐:清洗后需用 20% 硝酸溶液浸泡 30 分鐘進行鈍化處理,增強抗腐蝕性。
查閱《產品使用手冊》中
“首次使用準備” 章節,部分進口品牌要求生物級罐體必須用 USP 級純化水清洗,真空層接觸水分需立即用氮氣吹掃(間隔<10 分鐘)。
- 內壁生銹:輕度銹斑(直徑<2mm)用
0.5% 檸檬酸溶液擦拭后沖洗;重度銹蝕(面積>5cm2)需聯系廠家更換內膽(銹蝕會導致液氮純度下降 10ppm 以上)。
- 包裝破損污染:若運輸中包裝進水
/ 進塵,需增加臭氧滅菌(濃度 0.3mg/m3,作用 4 小時)。
- 目視檢查:用
500L 強光手電照射,30cm 距離內無可見顆粒、油漬、水痕。
- 水分殘留:用濕度試紙檢測,內壁干燥無冷凝(藍色試紙不變色)。
- 塵埃粒子:激光計數器連續
3 次檢測,≥0.5μm 粒子均值<10000 個 /m3。
- 微生物殘留:ATP
熒光檢測儀檢測 3 個點,數值均<100RLU。
新買液氮罐的清洗需根據用途決定:
用于生物醫療或高純場景時,必須執行滅菌級清洗(分初洗、化學清洗、純化水精洗三階段),并通過潔凈度檢測。
- 普通工業場景可簡化清潔,重點吹掃或擦拭頸管區域。
首次清洗后需建立《設備清洗日志》,記錄清洗時間、試劑及檢測結果,建議每
6 個月重復全面清洗一次。